专访

SOM 开放空间设计系列(一):融合 SOM 设计理念,迎接更绿色的未来

为可持续的未来而设计——SOM 设计总监 Alan Lewis 及设计团队浅谈 SOM 的开放空间设计实践

SOM 的开放空间实践(OSP)团队在城市设计、区域规划、滨水区、公园、广场和街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众多中国城市完成了诸多成效卓著的项目。本系列将陆续介绍 SOM 的开放空间设计实践,邀请 SOM 的 OSP 领导者和设计师团队谈谈最新的设计理念与趋势。


城市设计、景观和生态紧密关联,而开放空间业务是这些学科的桥梁。SOM 将技术专长转化为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自然环境的恢复与再生——从整个地区的战略生态总体规划,到街道景观和广场的详细规划,SOM 设计的项目规模和种类由大及小,包罗万象。

 

 

SOM 的景观和开放空间设计目标是创造反映当地文化的场所,保护和滋养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SOM 景观和开放空间设计总监 Alan Lewis 先生(上图左二),上海办公室理事,资深景观设计师余晗女士(左一)和上海办公室理事,美国注册景观师李诗晨女士在本系列的第一期中以《融合 SOM 设计理念,奔向更绿色的未来》为主题,以问答形式与读者分享心得和项目设计的实践经验。

 


愿景与优势

在 SOM 的众多作品中,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是如何开展的?其价值又是如何体现的?

Alan: SOM 的开放空间设计实践将景观和生态理念融入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我们的设计团队将深度协作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到项目设计的严谨流程中,创造以功能为导向的设计解决方案,营造可持续、有韧性并且历久弥新的场所。

我们会优先考虑每个项目独特的文化亮点和可持续性价值,为设计提供依据,让它更好地为社区和整个地球的环境提供服务。

 

余晗:关于健康的考量是我们的工作核心。我们不仅致力于还原城市中的野趣,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同时潜心打造各种鼓励社会交往并且滋养身心的目的地,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证明,这些都会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不仅如此,我们始终致力于高质量街景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创造健康的社区,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可持续性设计

SOM 的开放空间设计实践是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危机的?

Alan: 我们善于在实践中思考该如何实现基础设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使我们的主要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资源的保护、可持续防洪能力的发展以及生态价值的恢复。

创造更清洁的空气、土壤和水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的工作内容包括提出更为绿色的解决方案为传统基础设施进行转型,也包括基于城市发展的栖息地营造和农业创新等等。

 

栖息地恢复 © SOM
农业创新 © SOM

余晗:无论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还是脆弱的区域生态系统,我们对于项目的思考通常会超越场地的边界,力图全面修复各种尺度上的,碎片化的自然栖息地。基于对本土物种的深入了解,我们希望设计出能够顾及所有物种(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存环境。

诗晨:采用轮作、共生、农林间作和垂直农业等策略,我们将农业创新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之中,这样有助于降低传统农业对水和土壤的污染,缓解耕地退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跨学科设计及团队协作

SOM 以坚持跨学科协作的设计理念而著称。开放空间团队是如何在一个设计团队中发挥作用的?

Alan: 在项目早期就与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开展协作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规划项目的愿景阶段就参与设计,有利于我们发现机遇并制定更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

余晗:我们还与国际水文和生态学家等外部专家开展合作,因此有时候我们也扮演了科学与设计之间译者的角色,探寻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的设计解决方案。

比如在香港的一个项目中,生态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淡水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要求,而水文学家则对洪峰流量和平均流量等作出预测。掌握了这些数据,我们的任务是为本地居民创造一个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水、湿地、森林以及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业和城市场所的营造融为一体。

 

这就让河道不仅是雨洪管理的通道,还能提供令人愉悦的户外活动体验。设计中多层景观缓冲带的布置和地形的营造,形成了天然的屏障,确保珍贵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免受城市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诗晨:在设计和施工的实施阶段,尤其在中国项目中,我们与当地设计院密切合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令人满意的项目成果。

 

优势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SOM 在行业内始终保持引领地位的秘诀是什么?

Alan: 我们的开放空间设计团队与事务所在全球的城市设计团队和建筑团队紧密联系。这种工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能力,无论项目大小,都能让我们在设计的初期就能参与到规模不一的项目中,保证从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场所营造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能得到优先考虑。

这种“景观先行”的模式还为业主提供了一个经得起考验的专家团队,与传统的分学科设计相比效率更高,可以作为一个团队跨问题、学科紧密协作。

 

济南黄河大堤公园 © SOM
北京通州日化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 SOM

余晗:以我们在各种尺度上的设计能力——从 183 公里长的区域生态规划到毫米级的景观细部——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实施阶段,我们都能有所贡献。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全程参与有利于确保最初的设计意图贯穿于设计的每个阶段。

 

场所营造

景观设计是如何改变城市的公共领域并将其与当地社区联系起来的?

Alan: 社区和城市通常会因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而被理解和铭记——公共空间指的是那些位于建筑物之间的领域。这些地方的价值通常取决于它们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程度,以及它们与当地人文特性之间的联系。这一角色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和工业区更新转型为新的社区目的地,更是如此。

诗晨:景观设计中的场所营造(Placemaking)在促进当地的文化认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在场所中建立一种新的身份。它不仅能够维系人与场所之间的联系,还能为不同的用户群体创建新的社交目的地,巩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生态大堤

 

未来趋势

您觉得开放空间设计实践中最有前景的景观设计创新是什么?

Alan: 当今世界,景观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中,并协同开发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令人振奋的是,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在项目进行的早期阶段对设计和规划提供帮助。

诗晨:在中国,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景观设计会逐渐转变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各类专家共同制定战略,迈向更具韧性的未来。

 


正如 SOM 景观和开放空间设计总监 Alan Lewis 所说:SOM 的团队在区域规划、城市设计、滨水区、城市公园、广场和街景,以及一系列建筑项目方面的经验,奠定了我们创造健康和振奋人心环境的综合方案的基础。

下辑预告:

在 SOM 开放空间系列的第二辑中,我们会就济南中央商务区绸带公园的具体项目展开探讨,分享健康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以及项目的设计思路。敬请期待!

 


Alan Lewis

SOM 景观和开放空间设计总监

Alan Lewis 是一位拥有超过 35 年经验的建筑师,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许多大型、复杂和跨专业的项目。他在景观建筑、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的工作让他能跨专业和跨多种尺度进行观察和工作。他的协作精神和第一手经验帮助业主和团队探索创新、实用和可实施的解决方案。Alan 专注于为人类建造更美好的城市和场所。他以可持续环境的实施方案来营造更健康的地球,同时确保每个项目在文化上的联系。他的项目令人难忘,让人产生共鸣。从景观方面的节水、种植选择和材料的使用问题着手,创造永恒的传统和文化习俗相关的场所和环境。作为 SOM 全球景观和开放空间专业的领导者,Alan 和他的团队与全球各 SOM 办公室携手合作,并与事务所的其它各设计专业无缝协作。结合 SOM 内部的协作者网络,并努力招募强大的本地专家和顾问,确保 SOM 始终与社区和区域文化保持联系。

 

余晗

SOM 上海办公室理事,资深景观设计师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余晗在亚洲各地著名城市景观设计项目中有十年的专业经验。她的职业生涯始于新加坡一家专注于酒店度假村景观设计的公司。作为主要的项目负责人员,从概念设计到扩初设计及施工阶段,余晗负责处理所有与景观建筑有关的设计和协调工作。近五年的东南亚工作经验造就了她在空间场所的营造以及细节设计上出众的设计能力。她目负责的项目包括中国南京江北青龙景观带项目、中国广州珠江景观带项目,中国南京龙潭新城城市设计项目等。

 

李诗晨

SOM 上海办公室理事,美国注册景观师

李诗晨有近十年的专业经验,从综合开发到城市公园,再到街道景观,李诗晨都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参与了从项目概念阶段到最终实施的全部过程。在李诗晨的众多项目中,如南京青奥公园,旧金山跨湾枢纽地块六及谷歌科技角园区等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济南中央商务区绸带公园以及南京青龙绿带正在施工建设中。李诗晨的其它代表作还包括济南市黄河风貌带规划设计、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街景设计、广州南沙明珠湾城市设计、上海豫园二期概念设计和上海金桥 TOD 项目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等。作为 SOM 开放空间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李诗晨致力于创造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且密切联系的可持续的城市开放空间。